2020年十月读书笔记

十月份一本书都没有看完。
一直在看的是余秋雨的《借我一生》,选择看这本书,是受到谢春花《借我》的影响,喜欢借我两个字,现在也正在听着水木年华的《借我一生》。自然,余秋雨所写内容全然不同与以上两首歌。
他表述了从小到大成长历程中的各个人物,重要的不重要的时间,看到的听到的,体验的,都铸就了他勇于担当的性格。动荡的年代里,生存已经是很大的困难,苟活、委曲求全是常事,但余秋雨仍能坚守准则。历史给他打上印记不是仇恨和愤懑,而是力求变革的责任感。文中某些文字着实震撼到我,这里摘抄部分:
1. 妈妈不止一次地说“身子请的采桑,手劲大的搬磨,识水性的过河……我识字,这些事本分要做。”
2. 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援救,是被援救者所不知道的。这正像,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伤害,是被伤害者所不知道的。世事繁杂,时间匆匆,重者隐之,轻者现显之,真言如风,伪言如磐,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?
3. “我知道,气恶人太恶,气世事不公。其实都没有什么好气,恶人当然会恶,世事从来不公。最大的不公,你气都没法气。你看我是个孩子死了九个,都死在我面前,我去气谁?”
4. 人生的路,靠自己一步步去走,真正能保护你的,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。那么反过来,真正能伤害你的,也是一样,自己的选择。
5. 学术是一场一旦进入就很难停步的苦役。
6. 个人名誉确实已不重要。在整个民族的人格文化还没有重新建立的时候,个人的名誉算什么呢?
于是,故意不作任何洗刷,成了我深入文化领域的一个决绝举动,近似破釜沉舟。我让自己在屡屡传言中形象模糊,以便让仕途成为陌路。
这就是说,我让自己的文化行为,失去文化以外的退路。
余之话,句句警醒,虽然已经过了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时代,可以通过读书追求个人生活的充裕,但仍要尽自己能力,做一些有价值之事。
此外,十月看完了《电磁学》,读了汪曾祺的两篇小散文《七里茶坊》和《听遛鸟人谈戏》,汪曾祺和余秋雨都是很有经历的人,两个人的风格相差很大,不过都很欣赏。
“世界先爱了我,我便不能不爱它。”——汪曾祺
版权声明:
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
明明如月!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打赏
微信
支付宝